標題:

台灣和北京 故宮三寶

發問:

我想問故宮三寶 北京 跟 台灣ㄉ 故宮三寶 分別是哪三寶 謝謝 如有出處 請註名一下 謝謝 更新: 《清明上河圖》請問不是在台北ㄉ故宮?

最佳解答:

聽過「台北故宮三寶」嗎? 是哪三件作品? 為何這三件作品會被稱為「故宮三寶」?請參考倪再沁老師最近的文章;你同意他的看法嗎? http://www.docin.com/p-14268.html 聽過民間版的故宮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看完 倪 老師的文章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故宮三寶是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以前最常聽到的是故宮鎮館之寶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我想應該是因為宣傳的緣故吧!博物館的寶物常因宣傳或是因緣際會的學術、考古..的發現而聲名大噪。像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便是一例。而我們民間盛傳的三寶如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清明上河圖多半是因為宣傳加上課本、貼近民眾而出名。如前面的第三題問題,古畫對於一般民眾真的很少人能體會箇中奧妙,所以這些珍玩才會如此盛名。而且很多人應該也不知道清明上河圖真本不在台灣吧!所以在民間、媒體、課本…以訛傳訛便將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清明上河圖定為故宮三寶了。 現在學了中國美術史的書畫分析後才能夠了解為什麼這三張宋畫會是故宮三寶。谿山行旅圖因為它代表著是畫家真跡可供學者作比較分析,這在中國古代書畫中畫家不落款著名及臨作盛行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加上此作的構圖、寫實、層次、平遠高遠深遠…都是先進難得的。還有此作背後的的小故事也是吸引觀者的地方,李林燦在畫中發現小小的范寬簽名,范寬是北宋三大家之ㄧ,這也因此奠定這幅畫的價值。最後還有西方學者、二玄社複製畫、媒體、故宮、藝文家的推波助瀾才使谿山行旅立於三寶之ㄧ。早春圖的氣質和水氣瀰漫的層層層次以及構圖是造成它大受歡迎的其中原因,在早春圖中可以感受到中國的道家哲學,那種虛無飄渺且詩意的質感可以打動人心,加上層層推遠的層次讓人想一探究竟。早春的成功在於它畫作的進步與獨特性,有別於照本宣科的寫實,它還有加上大自然的體會感情,將它轉化為獨特的個別風格。 李唐的萬壑松風這幅巨碑式山水之所以訂為故宮三寶之ㄧ也是因為它的構圖、繪法、表現性、真本、宣傳、二玄社複製畫..而出名。李唐本人本來就是北宋至南宋的繪畫大家,這幅作品將他在大自然中的理學式體認充分展現出來。不但終於自然性還有他的技巧表現,有人形容他的畫『石如屈鐵,水若噴珠』。充分展現北方的山水,讓人心嚮往之。他的釜劈皴乃是一絕。對於物件的遠近及光線都會加入考慮,這是李唐畫作成功的地方。我覺得在學了分析書畫後這三幅畫作立為故宮三寶是名副其實的。除了時代意義外,這三件作品對於其他作品的考證也是相當有價值,光是畫作本身的構圖及技巧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而且這是畫家本身所有的獨特性就可以贏過肉形石、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需要的只是好運氣採到美石和好工匠雕琢。保存上畫作的保存也是相當不易的,比較之下珍貴性由此可見。 http://tw.myblog.yahoo.com/jw!adLksV2FSEfWF51JMto-/article?mid=286&prev=287&next=284 故宮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戲稱酸菜白肉鍋 http://gygy.pixnet.net/blog/post/11540086 北京故宮鎮館之寶 《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像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釐米,長528.7釐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1.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為故宮書畫代表作品,該畫為張擇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http://www.0086.fr/site_cn/html/35/t-535.html 2008-12-06 10:04:19 補充: 2. 法帖之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是故宮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跡,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 3. 織繡之寶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圖軸縱104cm,寬36cm。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但並非簡單地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許多緙絲書畫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緙絲以其貴重而漸為皇家所壟斷,現存傳世緙絲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宮博物院。 2008-12-06 10:05:22 補充: 4. 陶瓷之寶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為故宮陶瓷的代表作品。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景德鎮有句話說“若要窮,燒郎紅”,因為其燒制極為困難,數百窯亦難燒成一件。18世紀初,江西巡撫郎廷極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鎮主持御窯,試圖燒制出失傳數百年的祭紅,雖未成功,卻成功地燒制出另外一種更為鮮亮的紅釉瓷器,人們把這種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5. 青銅之寶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方樽傳世較少。 2008-12-06 10:05:55 補充: 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從挖掘的墓穴來看,規模都不小,加上眾多帶有亞銘記的器物,說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大族。 6. 鐘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為故宮鐘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寬102cm,側寬70cm。此鐘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准相當高。根據記錄,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五年多。 2008-12-06 10:06:14 補充: 7. 宮廷之寶乾隆款金甌永固杯為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足高5釐米,口邊刻有回紋。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對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視,不僅調用內庫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精工細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滿意為止。因此,該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法寶。 8. 漆器之寶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徑19.2cm,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但署張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偽作。這件剔紅盤,是公認的張成的作品,是具有歷史性的作品。 2008-12-06 10:06:29 補充: 9. 玉器之寶青玉雲龍紋爐為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徑12.8cm,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何年廟器贊天經,刻作飛龍殿四靈。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韞匵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余雲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題”。 10. 琺琅之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像耳爐為故宮琺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清宮舊藏。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 2008-12-11 21:24:20 補充: 《清明上河圖》的原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最早的版本屬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現今典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

其他解答:

詳細資料在這裡 http://ts7777.com|||||北京故宮在周恩來擔任總理時,將流落海外的三希堂中另外二希(王獻之的中秋帖與王珣的伯遠帖)以國家之力使其重返祖國,其中一希則始終在台灣,即為一代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若是以乾隆皇帝的標準,以上三帖應可號稱是真正的故宮三寶無誤,因為論起年代均為早期公元三到四世紀的創作,而且均代表中國文字的水平至此已達顛峰.85689B2DB1DA9C12
arrow
arrow

    郭彥伶豐犢袋瀾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