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台灣為何長期處於史前文化的階段?

發問:

如題 非常有挑戰性的一題 但是我找不到答案 也麻煩大家了

最佳解答:

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 台灣就有原住民族出現中國有超過4千年的文字記載歷史,而記載台灣島的文獻距今1700年 記得 史書上有記載到台灣的部分最早好像追朔到三國時期的東吳當時的吳國曾將武力擴及台灣,把當時的台灣稱為「夷州」。有次孫權 派人到「夷州」抓幾個生番回去 在賓宴上 嘲笑為未開化的蠻族... **找到那本書了 書名為《臨海水土志》。 公元7世紀隋朝政府派萬餘人渡海去台灣,有相當一部分人留居島上,成為大陸到台灣的又一批居民,雖然此前800餘年,中國沿海百夷部落有人登島,先後與該地波裏尼西亞島族人混血成為台灣土著,「流求」、「琉球」等同音字又成為這裡的代名詞了 元朝時候,曾兩次企圖經營台灣,但都失敗,但是其實澎湖已經收入版圖之內了。 台灣幾千年來處於史前文化的階段是因為過去歷代帝王們把發展重心放在中國 (當時的航海技術並不很發達甚至大部分根本不在意這個島) 而台灣的歷史也是由十六世紀後半葉荷蘭人的殖民統治開始有較多的紀錄. . . . . *墾丁範圍內計有六十餘處史前遺址,以墾丁及鵝鑾鼻史前遺址最具知名度,墾丁史前遺址代表了距今約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細繩紋文化;鵝鑾鼻史前遺址代表了距今約二千年到五千年的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新石器時代細繩紋文化。 淡水河對面的觀音山(八里坌山),有遠至六、七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遺址,四、五千年前台北盆地與陽明山周遭持續出現了繩紋紅陶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植物園文化、十三行文化等。直至晚近數百年前,這塊土地仍是南島語系北部平埔族 "凱達格蘭人"生活範圍

其他解答:

1.秦朝時,徐福已有能力開船到日本,之後遣唐使有能力來往中日,甚至當時有能力移民南洋,會沒能力到台灣?不是黑水溝難渡,而是台灣無利可圖。原住民未開化,不需要大陸物品,生產物品也非大陸所需。 2.明代以前,台灣雖有零星漢人移民,但記錄很少,甚至是有疑問的(如夷州即台灣)。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的區分即是文字記錄。 3.由於明代的朝貢貿易,台灣成為中琉航線的中繼站,雞籠山是航行指標,淡水是補充淡水的地方。自此,台灣才開始比較確定且頻繁地出現在記錄上,但多地理描述,少人類活動記錄。 4.真正記錄大量人類活動記錄的是荷蘭人來台,明鄭更不用說。自此,台灣進入歷史時代。|||||文化的發展,和當地居民的彼此競爭性有很大關係。台灣由於是一個海島,在地理上,和其他鄰近的大陸,因為海洋的隔離,造成實體上的一種不同步的狀況。加上原始的住民因為都是依存在本島的生態來求生存,因為人口並不是很多的情況,並沒有向外發展的動力,也就缺乏遠洋的航行能力。在較早期的中國和日本,也都不太具有很好的遠洋能力。所以中國和日本都各自獨立發展出各自的文化內涵。而中國由於有廣大的大陸區域,發展出不同地方特色,但又由於各地的物產不均,內部有許多爭奪競爭,在發展出國家和種族的上統合就起步早於日本。文明進步也步隨之發展起來。然而經過數千年的演變,中國地區因為自己的大陸幅員足夠,並沒有發展出遠洋的能力;反而是像日本及歐洲的小國,因為自己的陸地有限,只能求外發展,就逐漸發展出遠洋能力。而台灣的居民,因為彼此的競爭仍然有限,仍然停留在部落性的文化發展,也尚未發展出自己的遠洋能力。中國雖然離台灣較近,但是由於中國數千年始終不能發展出遠洋的能力,所以對於台灣的資訊,始終是一知半解,反而根本對台灣是嗤之以鼻的想法。也因此,中國在四五千年對台灣根本是像是白痴一樣,也對台灣歷史發展問題毫無研究,更別說台灣曾經建立過大肚王國一事。至於中國史書說三國時代曾到流求一事,根據考據只是"疑似"到過台灣,但是否是真到過台灣,史學家仍保持高度質疑。因為根據當時中國的航行能力程度,實際到台灣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此外,於現在的澎湖縣是併入台灣省,但是在古時候澎湖和台灣根本是兩碼子事,不可以說佔領澎湖就等同於經營過台灣,這種說法只是想企圖混淆中國對台灣的經營史,事實上,中國在超過澎湖之後就無能為力了。因為自己本身航海能力太差勁了。日本則是因為已經稍具有遠洋能力,對台灣的了解就較深入,日本稱台灣為高砂國,也曾經想要征服過,然而當時的中國仍對台灣是毫無知情。但是因為日本在具體的武力和行動上及國內的政情因素並沒有實質的攻取計劃,當時日本是先針對離日本較近的朝鮮有企圖。後來歐洲人發展出自己的遠洋艦隊,當時的軍火能力都高於中國和日本。台灣後來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相繼佔領經營,也由於歐洲人帶進台灣初步的文明建設。此後台灣的情況,中國才能為因為歐洲人的通商交往才有點認識台灣。等到中國明朝滅亡,鄭成功走投無路時,才不得已來台灣來和荷蘭人決一死戰,當時論鄭氏的兵器,實是落伍之至,荷蘭人戰敗實是因為兵力有限,故而投降。由於荷蘭人的敗走,漢人才能開始大量把中國文化帶進台灣。但是論台灣的文明開始是肇始於葡西荷的入侵。但是若非施琅的賣台行為,台灣本來不會被滿清帝國所重視。本來可能台灣在當時有可能自成一格,但由於滿清入侵台灣,造成控制台灣卻又輕視台灣。個人綜合分析理由:1. 台灣島內的發展初期因人口太少,環境的競爭和人口的合作就無法帶來太多的發展動源能力。2. 相對在鄰近的中國和日本,由於內部人口較多,有一定的衝突和競爭,而帶來文化的進步推動,也有一定的合作和交流。3. 中國由於缺乏遠洋能力,自始就無法對台灣的狀況了解;反而日本對台灣的認識更多於中國的認知。然而日本也因為地理的遠近,先對朝鮮比較有侵略性的舉動。4. 歐洲人的遠洋能力較早發展,也因此,讓歐洲的葡西荷人能藉由遠洋和武器的優勢而佔有台灣的經營。才開始台灣的文明引進。少數漢人才得以來台灣發展。5. 中國明朝滅亡,鄭氏來台,才能引入台灣的中國文化。但是若非施琅的賣台,台灣本來在當時就已經是自成一國了。6.?由於滿清的經營觀是把台灣當成是中國的垃圾筒,所以台灣的經營規劃就相對程度就比荷蘭人和鄭氏的經營還差勁,等到沈堡禎和劉銘傳這類人物比較有心經營,但是為時已晚,台灣硬是被中國經營得奇差無比。7. 中國由於對台灣的經營是非常差勁也不愛惜,所以在中日戰爭後被日本人奪去。日本人經營的50年,勝過中國人經營200年的成就。8.台灣島在"一統”中國下的情況,都一直是很倒楣不進步,反倒是"不統一"的情況,台灣的經營不但進步且比中國更進步。 2005-01-14 22:11:13 補充: 1.徐福是否到日本,沒人可以證明。 2.沒人可以證明兩個名詞是同件事 3.一樣指出台灣仍是中國所知甚少 4.所以證明中國對台灣根本是像白痴一樣。|||||台灣根本不是處於史前文化..叫人怎麼答咧.746FFA66609DA33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郭彥伶豐犢袋瀾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